當電網出現供需失衡情況時,就好比救人一樣,需要採取因應措施,目的就是維持電力系統的可靠度,包含系統能不能穩定運行、電壓和頻率等特性能不能維持穩定、故障後能不能快速恢復正常等。
Enel X提供的措施、解決方案為「需量反應(Demand Response)」,通過虛擬電廠(Virtual Power Plant, VPP) 概念,聚合大型用電戶可調度的電力容量,以單一資源的方式提供給電網,此方式能將電力做最有效的資源轉換,緩解失衡的情況,對電網所產生的效益與增加電力供給相同。
而在台灣,這種措施被稱為「輔助服務」。例如常聽到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(AFC)就算是輔助服務的一種,AFC調頻服務需要頻繁調整系統以維持供需平衡,因此特別適合用於電池儲能系統,可以持續依照需求調整充放電,來因應頻率偏差的狀況。
另外還包含「即時備轉(Spinning Reserve)」和「補充備轉(Supplemental Reserve)」等輔助服務,可以透過降低現場設備負載來參與需量反應。而現場設備,可能是肉品加工廠裡的冷凍設備,或醫院裡的空調系統等。
上述服務跟AFC調頻服務的主要差別在於,有沒有電力調度單位(如台電)下達指令:電網發生異常,多少分鐘後得開始提供服務;又例如,醫院擁有許多精密醫療設備,無法容忍任何停機情況,因此在發生電網異常時,要有可以自動偵測、反應時間以秒為單位的調度服務,直接改用現場的發電機發電,這類因應高變動性的能源服務,而另一方面,即時備轉和補充備轉,則是強調在能源高變動量的備轉容量服務。
總的來說,各種輔助服務都是提供電網的一種「救援」,只是有些是第一線急救措施;另一些則是從旁待命,在需要時立刻支援。
回到台灣市場來談,Enel X是台灣首個用戶群代表,不只透過技術先進、全年無休的調度中心(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),在台電的稽核下完成138MW的需量反應調度,也率先參與台電的日前輔助服務市場。從2020年6月以來,Enel X配合台電完成調度超過55次,平均績效達138%。